把 “医药产业园” 四个字拆开看,它像一条被拉长的血管,把石家庄的经济脉搏泵得砰砰作响。官方口径里,2023 年石家庄规模以上医药工业营业收入约 1650 亿元,其中八成以上集中在高新区、循环化工园区与栾城三大医药板块。若按增加值率 28% 粗算,仅医药制造环节就为全市 GDP 输送约 460 亿元。再把流通、研发、外包、检测、冷链、专利授权一并算进来,全口径贡献逼近 900 亿元,占石家庄 GDP 总量近两成。
这个数字并非静止。过去五年,医药产业年均增速 13%,比全市工业平均高出 6 个百分点。增速背后,是原料药、化学创新药、抗体药物、重组蛋白四条链同时开闸。原料药出口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,化学创新药临床批件数连续三年翻番,抗体药物产能三年翻了三倍。链条越长,溢出越多,GDP 的 “乘数” 就越夸张。
有人疑惑:医药高投入、长周期,GDP 真能年年涨?答案是 “成本前置、收益后置” 的错位效应。以某重组蛋白车间为例,建设期两年,土建和设备折旧先计入投资,GDP 被推高;投产后,折旧仍在,但销售端开始放量,新增产值又把 GDP 再抬一次。于是同一笔资产,在统计口径里被 “抬” 了两次,形成医药产业特有的 “双计” 现象。
别忘了税收。医药企业增值税率 13%,所得税率 15%,远高于传统制造业。2023 年石家庄医药产业纳税总额约 135 亿元,相当于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 14%。税收反哺基建,地铁、快速路、人才公寓同步铺开,GDP 再次被推高。一条链,把产值、税收、基建串成闭环,像齿轮咬合,越转越快。
有人追问:900 亿会不会虚高?统计部门解释,GDP 核算采用 “在地原则”,只要企业在石家庄注册、生产、开票,产值就全额计入。部分跨国药企把销售公司设在北京,却把生产基地留在石家庄,产值依旧留在本地。反之,个别本地药企在外地设厂,产值则划走。一进一出,数字被拉平,900 亿并非拍脑袋。
未来五年,石家庄医药产业规划再投 800 亿元,新建抗体、ADC、mRNA 三大车间。若产能如期释放,全口径产值有望突破 2500 亿元,GDP 贡献或升至 1200 亿元。到那时,医药不再是 “支柱产业”,而是 “定海神针”。
下课前留一道思考题:当医药产业园的 GDP 占比超过四分之一,石家庄的房价、人口、交通、教育会不会被重新定价?答案,藏在下一条产业链的轰鸣声里。
本文由作者笔名:yuyiyi_11 于 2025-08-28 16:00:21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
本文链接: http://www.jxkqu.com/wen/210.html
上一篇
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:机关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跃升的 3 把钥匙
下一篇
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