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红色教育> 正文

思政教师培训在西柏坡:3 大维度解创新活力密码

  思政教师培训在西柏坡能激发教学创新活力,这事真的只是靠“红色”两个字吗?不少人会疑惑,全国红色地方不少,为啥西柏坡的培训就能让创新活力冒岀来?其实这背后藏着思政教学从“照本宣科”到“活起来”的关键,咱们得把这层道理掰碎了说,才能明白培训到底咋给创新“加油”。

0bf985b8-594f-407e-85d8-53db3ccc06b9.jpg

  西柏坡的“特殊”,是创新的底气

  创新的底气,是西柏坡的“特殊”啊。这里的红色资源不是摆着看的,是能融进教学里的“活材料”。根据教育部相关报道,西柏坡的培训常把历史内涵和教学需求绑在一起,虽然数据显示这样能提升教师的接受度,但我总觉得哪里怪怪的——是不是还有些隐性的价值没被说透?思政教师在这儿学,不是光听故事,是把这些资源变成自己能用上的教学“点子”,这难道不是创新的第一步?没有这个底气,创新活力又从哪儿来呢?

  思维“转个弯”,创新才会来

  思政教师培训在西柏坡,最不一样的是让老师的思维“转个弯”。很多时候,教学没创新,是因为思维被框住了。培训在西柏坡做的,就是把这个“框”拆开。它不教固定的方法,是让老师自己去想:怎么把红色的东西变成学生爱听的内容?这种思维的重塑,比教十个方法都管用。思政教师培训在西柏坡能激发教学创新活力,核心不就是让思维先“活”起来吗?要是还按老一套想问题,再新的内容也用不活。

  认知深一层,创新实一分

  认知深一层,创新才能实一分啊。西柏坡的培训不只是“听和记”,是让教师真的去感受那种精神。根据某官方媒体调研,参加过培训的教师,对思政教学的理解会更具体,虽然数据显示这样能减少教学的“空泛感”,但我总觉得哪里怪怪的——是不是还得关注教师后续的实际运用情况?这种认知的深化,让教师知道创新不是“瞎编”,是有根有据的。思政教师培训在西柏坡的价值,就是把这种“根”扎进教师心里,有了根,创新活力才不会是“一阵风”。

  思政教师培训在西柏坡能激发教学创新活力,不是靠运气,是靠对红色资源的用好、对教学思维的盘活、对认知的挖深。弄明白这些,咱们才能知道怎么让更多思政教学有创新、有活力,让学生真的爱上思政课。

阅读全文
wap底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