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支部搬回1949
清晨六点,柏坡岭的雾气尚未散去,学员们已在旧居门前集合。他们手里不是讲义,而是一叠手抄的《将革命进行到底》节选。导师没有开场白,只问一句:“如果明天就要进京赶考,你的支部能及格吗?”空气瞬间凝固,这句话像一块烧红的铁,落在每个人的心上。基层党组织建设研修班的真正序幕,往往从这种沉默拉开。
课程表里找不到的“隐形章节”
翻开日程,上午是“三会一课”规范解读,下午是情景模拟;看似寻常,却在晚餐后被拉进一间只有马灯的小屋。灯影摇晃,导师把一册发黄的支部会议记录推到桌中央:“这是七十年前的真迹,你们能从中挑出三条至今仍致命的漏洞吗?”屋里只剩翻页声。干部培训意义在这一刻被重新定义——不是学知识,而是让历史亲自审问今天。
夜谈:当誓词变成考题
子夜十二点,宿舍走廊的灯光昏黄。有人在读***,有人对着手机里的支部群发呆。隔壁房间突然传来低声的争吵:一条关于流动党员管理的提议,被另一人以“程序不合规”当场否决。声音越压越低,却像石子落水,层层涟漪扩散。西柏坡的夜风从窗缝钻进来,吹得誓词墙上的红纸簌簌作响。没人宣布规则,却人人都明白:基层党组织建设研修班最锋利的考场,其实就在同屋的呼吸之间。
结业那天的反向提问
通常的结业式,是领导讲话、学员代表表态。这一次,主持人把话筒递回给学员:“请用一个词形容这七天的最大收获,并给出证据。”话筒轮到最后一位年轻支书时,他沉默了三秒,吐出两个字——“怕慢”。证据是:凌晨四点,他偷偷跑回教室,把白天模拟的支部换届流程又默写了一遍,因为担心回村后动作稍慢,群众就会先失望。全场没有掌声,却响起一阵深呼吸。干部培训意义在此刻被浓缩成一句大白话:让“等不起”成为肌肉记忆。
离别的车站与未完的考卷
返程的大巴启动前,司机突然熄火,导师跳上车,把一张空白试卷塞进每个人手里:“题目只有一道——三个月后,你的支部是否还保持今天的紧张感?答案不用寄回,群众会替你们打分。”车门关闭,尘土扬起。透过车窗,有人看见柏坡岭上那排青翠的柏树,像一支尚未收队的哨兵。基层党组织建设研修班的真正铃声,其实此刻才响起。
七天的研修,没有宏大的口号,只有一次次把问题推回给提问者。西柏坡的晨雾、夜灯、旧桌、马灯,共同构成了一所看不见的学校:它教会学员的不是如何背诵答案,而是如何在回到各自土地之后,继续向自己发问。西柏坡干部培训意义,最终落脚在两个字——“自觉”。当自觉生根,支部就不再只是文件里的名词,而成了随时能应考的战士。那时,柏坡岭的风会顺着山脊吹向更远的村庄,告诉每一块土地:赶考,从未结束。
本文由作者笔名:yuyiyi_11 于 2025-08-13 10:26:53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
本文链接: http://www.jxkqu.com/wen/18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