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西柏坡这片红色热土上,***同志提出的"两个务必"精神穿越时空,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精神密码。作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,西柏坡通过实物展陈、情境教学、互动体验等方式,让参观者触摸历史温度,感受"进京赶考"的忧患意识。新时代背景下,深度理解这一精神的历史重量,对激发党员干部守初心、担使命的行动自觉具有特殊现实意义。
一:历史坐标中的精神发源地
西柏坡纪念馆内斑驳的文件箱与作战地图,无声讲述着中国革命转折点的故事。1949年党中央在此提出"务必保持谦虚谨慎、不骄不躁的作风,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",既是对革命胜利经验的总结,更是对执政考验的前瞻性回应。通过复原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场景,教育基地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的历史现场,让学习者身临其境感悟思想伟力。
二:辩证思维下的精神解码
"两个务必"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智慧:胜利时强调危机意识,成就中保持清醒认知。教育基地通过"沉浸式党课+结构化研讨"模式,引导学员剖析西柏坡时期面临的"四大考验",对照新时代"四大危险",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把握精神实质。这种教学方式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,谦虚谨慎是抵御糖衣炮弹的铠甲,艰苦奋斗是破除***的利器。
三:实践维度的行动转化
在乡村振兴教学点,学员亲手参与红色文创开发;在情景模拟课堂,分组研讨"新时代赶考之路"的破题思路。教育基地创新设计"五个一"实践模块(一次宣誓、一场讨论、一份承诺、一件实事、一篇心得),推动精神认知向行动自觉转化。某省直机关干部在培训后,牵头建立"基层痛点台账",正是这种教育成效的生动注脚。
四:数字赋能的教育创新
教育基地运用VR技术重现"十二月会议"历史场景,开发"云端西柏坡"小程序实现线上研学。通过大数据分析学员认知盲区,智能推送定制化学习内容。这种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教育模式,使"两个务必"精神传播突破时空限制,某国企利用数字展馆开展全员轮训后,作风建设投诉率同比下降42%。
总结: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以历史厚度铸就教育深度,用创新方法提升实践效度,成功架起"两个务必"精神传承的时空桥梁。当学员在五大书记铜像前重温入党誓词,在支前小道体验挑粮送水,抽象的党性教育便转化为可感知、可践行的行为准则。这种教育模式启示我们:唯有将历史智慧转化为行动逻辑,方能永葆"赶考"清醒,答好新时代答卷。
本文由作者笔名:雷 于 2025-04-02 14:59:19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
本文链接: http://www.jxkqu.com/wen/3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