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红色教育> 正文

西柏坡担架队再负重?青年党员要悟的团队奉献

  西柏坡的晨光里,“担架队”的身影再度弯腰前行。这不是历史影像的回放,是培训中心里青年党员的实践课。这份重现的集体记忆,正叩问着一个核心:团队奉献,究竟藏着怎样的力量?

ee48ba29-0894-4be4-9261-3dbb62bc69c2.jpg

  担架队的重量,是团队的底色

  “担架队”从不是单人的冲锋。竹制担架压弯肩头,却压不垮整齐的脚步。你递来的绑带,我托住的担架杆,都是团队奉献的注脚。西柏坡的这片土地上,曾有无数人用这样的并肩,扛起希望。如今重现的“担架队”,恰是要唤醒这份认知:团队奉献,从不是一人的苦撑,是众人的托举。

  青年党员的困惑,在这里有了答案

  不少青年党员曾迷茫,团队奉献是不是“额外负担”?“担架队”的实践给出回应。当脚步因负重变得沉重,身边人的一句“换我来”,便让力量重生。这就是团队奉献的本质——不是牺牲,是共赢。你为团队撑住一片天,团队为你筑牢一道墙,这样的羁绊,才是前行的底气。

  精神的传承,让奉献有了方向

  西柏坡精神从不是陈列的展品。“担架队”的每一步,都在让这份精神落地。青年党员在负重中明白,团队奉献不是空洞的口号。是数据统计时的相互核对,是任务攻坚时的主动补位,是荣誉面前的轻轻退让。这些细碎的瞬间,都是“担架队”精神的当代延续。

  “担架队”的身影会散去,但团队奉献的种子已扎根。青年党员带着这份感悟前行,便不会再畏惧独行。因为他们懂得,所谓团队,就是你我并肩,把“我”变成“我们”,这便是西柏坡留给当下最珍贵的馈赠。

阅读全文
wap底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