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柏坡的山,藏着奋斗的密码。西柏坡思政培训基地里,三大战役地图在墙面上铺展,战士枪械文物在展柜中静立,它们正以独特方式,向高校思政教师传递“敢于斗争”的力量。这些承载历史的物件,是精神的载体,更是育人的教材。

地图铺展处,斗争脉络清晰可见
挂在展厅中央的三大战役地图,字迹虽有些褪色,却仍能看清标注的每一处阵地。红色箭头指向的方向,是冲锋的轨迹;圈注的村落名称,是鏖战的见证。西柏坡思政培训基地的讲解员说,这地图上的每一笔,都浸着勇气。高校思政教师俯身细看,指尖划过那些密集的符号,仿佛触到了硝烟中的脉搏。不是空洞的文字,这地图用空间的布局,诉说着“敢于斗争”不是蛮干,是精准判断后的果敢。
枪械凝岁月,斗争意志跃然眼前
展柜里的战士枪械文物,有的枪身留着弹痕,有的木托被磨得光滑。它们曾握在战士手中,直面枪林弹雨。西柏坡思政培训基地让这些“沉默的证人”开口,讲述着“敢于斗争”的重量。教师们驻足凝视,这不是冰冷的金属,是无数人用生命捍卫信仰的物证。枪膛里曾装满的,不只是子弹,更是必胜的信念。这样的认知,让“敢于斗争”不再抽象,变得具体可感。
精神传薪火,育人使命铭记心间
西柏坡思政培训基地的巧思,正在于此。用三大战役地图梳理斗争策略,用战士枪械文物夯实精神认同,让高校思政教师先受教育、先被触动。他们带着这份感悟回到课堂,“敢于斗争”的精神就能落地生根。这便是基地的初心,以史为媒,以物为证,让斗争精神代代相传,让思政教育充满力量。
本文由作者笔名:yuyiyi_11 于 2025-11-05 08:55:42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
本文链接: http://www.jxkqu.com/wen/267.html
下一篇
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