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社会> 正文

国家卫健委叫停阿尔茨海默病手术,这3类患者需警惕!新药每月1针成新希望

  • yuyiyi_11yuyiyi_11
  • 社会
  • 2025-07-09 15:26:14
  • 35

  近日,国家卫健委一纸通知引发医学界震动:即日起,“颈深淋巴管/结—静脉吻合术”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。这项曾被部分医疗机构热捧的手术,为何突然被紧急叫停?患者和家属该如何应对?

bdd324dd-138c-405a-9ab2-8da85926507c.jpg

  一、叫停背后:技术风险与伦理争议

  根据国家卫健委评估,该手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阶段,适应证及禁忌证尚不明确,安全性、有效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撑。尽管部分患者术后短期内出现认知功能改善(如某患者术后一周可认出家人),但长期疗效和潜在风险仍存疑。

  手术费用差异显著,从2.8万元到20万元不等,且多数未纳入医保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部分医院将其包装为“突破性疗法”,甚至绕过伦理审查直接开展临床应用。这种“先上车后补票”的操作,让患者沦为“小白鼠”。

  二、三大风险人群需警惕

  早期患者:已有更安全的药物选择,如多奈哌齐、美金刚等传统药物可改善症状,而新药多奈单抗每月仅需注射一次,能减缓35%的认知衰退。手术不仅费用高昂,还可能带来麻醉风险和不可逆损伤。

  中重度患者:手术无法逆转脑萎缩,仅能短暂缓解行为症状。例如,某72岁患者术后虽能自主进食,但记忆力和时空定位能力未恢复。

  经济困难家庭:手术费用可能耗尽积蓄,而术后仍需长期药物维持。相较之下,新药虽未纳入医保,但长期疗效更明确。

  三、替代方案:从“治标”到“治本”的突破

  随着医学进步,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已进入“疾病修饰”新阶段。2024年上市的仑卡奈单抗和多奈单抗,通过清除β-淀粉样蛋白斑块,从病因层面干预疾病进程。多奈单抗尤其便捷,每月一次注射即可,且66%的患者在1年内实现斑块清除。

  此外,早期筛查技术不断革新。血浆tau217检测、PET-CT等手段可实现早诊早治,结合认知训练和健康生活方式,能显著延缓病情进展。

  四、理性选择:科学认知与规范诊疗

  国家卫健委明确要求,叫停后医疗机构需停止手术并做好患者随访。患者家属应避免轻信夸大宣传,优先选择经临床验证的治疗方案。例如,广东省人民医院通过多学科协作(MDT),为患者制定“手术+药物+康复”的个性化方案,显著提升生活质量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医学界对手术的探索并未停止。卫健委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在伦理框架下开展临床研究,未来或能为部分患者带来新希望。但在此之前,患者需保持理性,避免成为“试验品”。

  结语: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。叫停手术并非否定创新,而是为了确保患者安全。随着新药研发和筛查技术的进步,科学、规范的诊疗方案正在为患者点亮希望之光。选择治疗时,请务必遵循专业指导,切勿因急于求成而陷入风险陷阱。
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