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时政> 正文

一盏煤油灯灼痛了新时代的思念——西柏坡红色基地

  • yuyiyi_11yuyiyi_11
  • 时政
  • 2025-03-10 21:28:28
  • 69

6d6a8607-9d91-4d91-a7aa-2e1645e8409c.jpg

  西柏坡红色基地的灯火:照见初心的红色印记

  站在西柏坡纪念馆广场的青铜群雕前,八月的阳光穿透松柏的枝桠,在五位伟人的肩头洒下斑驳的光影。我望着***同志手中那支悬而未落的毛笔,恍惚听见七十余年前的电报声正穿透时空,在太行山麓的土坯房之间回响。

  中央军委作战室的木门吱呀作响,十二平米的空间里,三张斑驳的枣木桌拼成巨大的军用地图。我的指尖抚过玻璃展柜里泛黄的电报底稿,1948年冬季的墨香似乎尚未散尽。讲解员说,这里日均处理电报三百余封,指挥着三大战役的百万雄师。那些用红蓝铅笔圈画的箭头与坐标,竟比今天的卫星云图更令人震撼——这是用理想丈量出的山河版图。

  ***旧居的土炕上,打着补丁的粗布被褥依然保持着主人离去时的模样。窗台上那盏煤油灯的玻璃罩里,似乎还跃动着彻夜未眠的灯火。我忽然想起1949年早春那个清晨,当吉普车队碾过太行山的积雪,领袖们带走的不过两箱书稿,却把"两个务必"的殷殷嘱托永远镌刻在这片热土。

  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的条凳上静坐时,山风裹挟着花椒树的辛香涌入窗棂。木墙上悬挂的党旗褪色处,分明能看到历史沉淀的包浆。当我的目光与照片里那些穿着补丁军装的参会者相遇时,突然读懂了何为"进京赶考"——他们目光如炬,不是望向紫禁城的金瓦,而是穿越未来的迷雾。

  回程时,暮色中的岗南水库泛起粼粼波光,宛如一面擦拭千年的明镜。我摩挲着笔记本里夹带的柏坡岭红叶,突然明白这片土地何以孕育出光耀千秋的精神火种。那些土墙上的标语、油灯下的文稿、木桌上的战略图,原来都是永不熄灭的星火,在新时代的苍穹下,依然为每一个叩问初心的灵魂指引方向。
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