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西柏坡的苍松翠柏间,耳畔仿佛回响着“进京赶考”的历史跫音。作为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标杆,西柏坡红色教育干部培训学院以“没有标准答案的成长课”为特色,将革命精神转化为叩击初心的教育实践。在这里,学员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,而是通过沉浸式体验与深度思辨,在历史场景中探寻自我使命的答案17。
学院依托西柏坡革命旧址群,打造“重走赶考路”“七届二中全会情景再现”等实景课程。学员们踩着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,站在***旧居的煤油灯旁,触摸中央军委作战室的电报机,感受“两个务必”的厚重分量。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,让抽象的党史理论化为可感知的精神力量714。一位学员在心得中写道:“当我在土坯房前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,突然明白了‘初心’二字的分量。”
学院独创“三大战役决策模拟”“新时代赶考难题研讨”等课程,将历史事件转化为开放式课题。学员们分组分析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策,对比当下社会治理、乡村振兴等现实挑战。这种“以史鉴今”的教学设计,不提供标准答案,却激发了学员的思辨能力。如某次研讨中,学员们从“淮海战役的群众动员”中提炼出基层治理的破局之道110。
打破传统“填鸭式”教学,学院引入“红色故事共创”“党性修养工作坊”等互动形式。学员们在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开展现场辩论,在雄安新区规划馆探讨高质量发展路径。通过角色扮演、沙盘推演,干部们将红色精神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一名参与过“京津冀协同发展”专题研讨的干部表示:“这种教学让我懂得,传承西柏坡精神不是复刻历史,而是激活创新思维。”216。
学院注重引导学员在体验中自我觉醒。一场“没有讲师的党课”中,学员们通过整理革命文物、采访当地群众,自主挖掘西柏坡精神的当代价值。这种“无标准答案”的探索,让学习成果内化为信仰的力量。一位学员在日记中写道:“原来初心不是口号,而是面对困难时自然流露的担当。”。
柏坡红色教育干部培训学院以“成长课”为纽带,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为干部铸魂赋能。它不灌输答案,而是用红色沃土培育思想的火花;不设置终点,而是让“赶考精神”成为终身践行的指南。正如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前那块斑驳的标语所言:“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”——这或许正是叩击初心的终极答案。
本文由作者笔名:红色 于 2025-04-11 16:29:47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
本文链接: http://www.jxkqu.com/wen/3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