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社会> 正文

穿越时空的红色对话:西柏坡思政课堂如何唤醒新时代信仰

  • 红色红色
  • 社会
  • 2025-04-08 14:58:15
  • 30

xbp4818.jpg

  导引:红色基因的当代唤醒

在新时代背景下,如何让革命精神跨越时空与当代人产生深度共鸣?西柏坡红色培训学院以思政课堂为载体,通过场景化教学、数字化互动与情感化叙事,搭建起一座连接历史与现实的"精神桥梁",为党员干部和青年群体注入红色文化养分,诠释了红色教育的创新实践路径。

  一、沉浸式场景还原:让历史可感可知

  学院依托西柏坡革命旧址群,打造"行进式"教学课堂。学员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重温入党誓词,在***旧居内体验"一盏马灯写雄文"的历史场景。通过文物实景、角色扮演与专家讲解的立体结合,将抽象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可触摸的情感记忆,实现"在场、在线、在心"的沉浸式学习。

  二、数字技术赋能:时空对话新范式

  运用5G+VR技术复原西柏坡战役指挥场景,开发"云上西柏坡"数字纪念馆。学员可通过手机端参与"重走赶考路"线上打卡,在虚拟展馆中与历史人物AI互动。大数据分析系统实时追踪学习轨迹,生成个性化"红色精神图谱",让传统教育焕发智能新活力。

  三、青年化叙事表达:打破代际传播壁垒

  创新推出"青春对话革命者"主题论坛,组织95后讲师用网络语言解读"两个务必"的时代内涵。开发红色剧本杀《进京赶考》、革命主题桌游等文创产品,将严肃理论与流行文化有机嫁接,吸引年轻群体主动参与红色文化传播。

  四、实践课堂延伸:精神传承的行动转化

  设立"新时代赶考人"实践基地,引导学员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帮扶、基层治理创新等具体行动。建立"红色讲师志愿服务队",推动学员从"受教育者"转变为"传播者",形成"学习-实践-传播"的良性循环链条。

  总结:永续传承的精神密码

  西柏坡红色培训学院通过构建多维立体的思政教育体系,不仅保存了革命历史的精神火种,更创造出符合新时代认知规律的传承模式。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机制,让红色基因在沉浸体验中生根,在数字传播中发芽,在实践行动中结果,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样本。

阅读全文